河畔情思

来源:铁道建设报     2025年 4月 26日         版次:04     作者:

    □罗聂

    江河在中国人心目中有太多寓意。孔子对川低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李白举杯浩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煜望月哀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杨慎临江笑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些千古传诵的诗文给一条条江河染上了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引发了江河边散步或驻足者种种不同的情思。

    打开中国地图,可以看到许多蜿蜒曲折、粗细不一的天蓝色线条,这些线条就是大大小小的河流,它们就像一根根从不枯竭的血脉,给这片土地注入了生命。千百年来,我们的先人一代代的靠近江河生存、繁衍,进而聚居形成了今日之乡村、城镇。你看,几乎每一座城市都会有一条较大的河流淌其间,而茫茫戈壁从来都令人望而却步。

    故乡村子里也有一条河,我们家就在河边。可是那条河实在太小了,宽不足五米,顶多算得上一条小水沟,各种地图上都找不到它的踪迹。它究竟叫什么名字,起源何方,终归何处,我一直没搞明白。这条河里的水似乎一年比一年更少、更浑浊了,但可以肯定它从未断流。现在每当看到它奄奄一息时,我总会想起儿时在里面游泳、钓鱼、抓螃蟹的那些快乐时光,想起从前竹林掩映中它那清水盈盈的模样。

    第一次见到地图上能找到的河,大概是七八岁跟着父亲去县里办事的时候。那是县城边的大渡河,我们需要坐轮渡经过它。当上百米宽的波涛汹涌的河面以及河对面城里高低错落的楼房一下子展现在眼前时,很难想象我幼小的心灵在那一刻受到的震撼是多么巨大!以后多少年,我又不知多少次的经过它或沿着它离开家乡、去到外地,去读书、去工作,——大渡河,似乎成为了我开阔眼界、走向远方的一个标志。

    身处蜀中,不像在江南水乡、沿海地区那样四处可见江河湖海。因此,凡遇河流,总要勾起我几分探访的兴致。岷江、嘉陵江、金沙江、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还有那些不知名的江河,我已记不清曾见过多少,它们各自的形态也难以一一辨别,唯有那些“潮平两岸阔”“江清月近人”以及巨浪撞击岩石溅起水花的画面还留在脑海中,——这或许是因为在大江大河面前,左右我心境更多的是那种固执的审美的态度。

    我曾在距剡溪一里之遥的地方工作生活了两年多,那是一段远离故土家人的岁月。这条江被今人誉为“唐诗之路”,一千多年前数不胜数的诗人对它充满向往,纷纷从各地赶来,他们或沐着细雨、徐徐清风,或迎着晨光熹微、月色皎洁,在江上泛舟赏景、赋诗述怀。但这些却遗迹难寻,永存的是那一首首慰藉人心的诗和灵秀依旧的山水。那两年多里,在这“诗路”之畔的无数次漫步中,我仿佛渐渐学会了用诗意的眼光看待一切。

    离我现在居住的小区不到一百米的地方有一条河,叫清水河。站在楼顶即可看到,它从城西北迤逦而来,在我们这儿绕了一个弯,再向城东南潺潺而去,最后消失在那高楼大厦的丛林之中。它是岷江一路奔腾到都江堰后分出的一条支流。沿着逐渐平缓的地势,它与身后的崇山峻岭、千岩万壑越来越远,体内的那股莽撞冲劲已释放得所剩无几。眼前的它波澜不惊,两岸绿植葱茏,河面上不时白鹭翩翩……这般景致对于身心俱疲者,恰是难得的调理良方。

    江河于人的情绪的意义因时、因境而异。它既能让你悲从中来、看淡一切、徘徊不前……也能令你满怀希望、产生力量、奋起直追……人们说:水是生命之源,人因江河之水而生,这也许才是它最大的意义。当然,面对江河也会让人想到那些关于死的事情,譬如:屈原抱石沉江,汨罗江水虽然吞噬了诗人肉体,却让其精神和灵魂得以永生;一些地方崇尚水葬,将死去的人抛入江河,他们相信在生命之源里死者才能实现轮回、重获新生。

    江河水流不止,河畔的你我唯过客而已,刻意求索不如随意行驻、进退。且慢慢欣赏那一河两岸上春夏秋冬、晨昏昼夜不一样的风景吧!

河畔情思

字数: 1471 2025年 4月 26日 文化长廊

    □罗聂

    江河在中国人心目中有太多寓意。孔子对川低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李白举杯浩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煜望月哀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杨慎临江笑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些千古传诵的诗文给一条条江河染上了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引发了江河边散步或驻足者种种不同的情思。

    打开中国地图,可以看到许多蜿蜒曲折、粗细不一的天蓝色线条,这些线条就是大大小小的河流,它们就像一根根从不枯竭的血脉,给这片土地注入了生命。千百年来,我们的先人一代代的靠近江河生存、繁衍,进而聚居形成了今日之乡村、城镇。你看,几乎每一座城市都会有一条较大的河流淌其间,而茫茫戈壁从来都令人望而却步。

    故乡村子里也有一条河,我们家就在河边。可是那条河实在太小了,宽不足五米,顶多算得上一条小水沟,各种地图上都找不到它的踪迹。它究竟叫什么名字,起源何方,终归何处,我一直没搞明白。这条河里的水似乎一年比一年更少、更浑浊了,但可以肯定它从未断流。现在每当看到它奄奄一息时,我总会想起儿时在里面游泳、钓鱼、抓螃蟹的那些快乐时光,想起从前竹林掩映中它那清水盈盈的模样。

    第一次见到地图上能找到的河,大概是七八岁跟着父亲去县里办事的时候。那是县城边的大渡河,我们需要坐轮渡经过它。当上百米宽的波涛汹涌的河面以及河对面城里高低错落的楼房一下子展现在眼前时,很难想象我幼小的心灵在那一刻受到的震撼是多么巨大!以后多少年,我又不知多少次的经过它或沿着它离开家乡、去到外地,去读书、去工作,——大渡河,似乎成为了我开阔眼界、走向远方的一个标志。

    身处蜀中,不像在江南水乡、沿海地区那样四处可见江河湖海。因此,凡遇河流,总要勾起我几分探访的兴致。岷江、嘉陵江、金沙江、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还有那些不知名的江河,我已记不清曾见过多少,它们各自的形态也难以一一辨别,唯有那些“潮平两岸阔”“江清月近人”以及巨浪撞击岩石溅起水花的画面还留在脑海中,——这或许是因为在大江大河面前,左右我心境更多的是那种固执的审美的态度。

    我曾在距剡溪一里之遥的地方工作生活了两年多,那是一段远离故土家人的岁月。这条江被今人誉为“唐诗之路”,一千多年前数不胜数的诗人对它充满向往,纷纷从各地赶来,他们或沐着细雨、徐徐清风,或迎着晨光熹微、月色皎洁,在江上泛舟赏景、赋诗述怀。但这些却遗迹难寻,永存的是那一首首慰藉人心的诗和灵秀依旧的山水。那两年多里,在这“诗路”之畔的无数次漫步中,我仿佛渐渐学会了用诗意的眼光看待一切。

    离我现在居住的小区不到一百米的地方有一条河,叫清水河。站在楼顶即可看到,它从城西北迤逦而来,在我们这儿绕了一个弯,再向城东南潺潺而去,最后消失在那高楼大厦的丛林之中。它是岷江一路奔腾到都江堰后分出的一条支流。沿着逐渐平缓的地势,它与身后的崇山峻岭、千岩万壑越来越远,体内的那股莽撞冲劲已释放得所剩无几。眼前的它波澜不惊,两岸绿植葱茏,河面上不时白鹭翩翩……这般景致对于身心俱疲者,恰是难得的调理良方。

    江河于人的情绪的意义因时、因境而异。它既能让你悲从中来、看淡一切、徘徊不前……也能令你满怀希望、产生力量、奋起直追……人们说:水是生命之源,人因江河之水而生,这也许才是它最大的意义。当然,面对江河也会让人想到那些关于死的事情,譬如:屈原抱石沉江,汨罗江水虽然吞噬了诗人肉体,却让其精神和灵魂得以永生;一些地方崇尚水葬,将死去的人抛入江河,他们相信在生命之源里死者才能实现轮回、重获新生。

    江河水流不止,河畔的你我唯过客而已,刻意求索不如随意行驻、进退。且慢慢欣赏那一河两岸上春夏秋冬、晨昏昼夜不一样的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