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来源:铁道建设报     2021年 10月 2日         版次:04     作者: ·田英·

    “我的父亲是一个没什么文化的矿工,只在参加工作前上过几天扫盲班,略略识得几个字……”这是我在《母亲的帽子》《往事》等几篇文章中对父亲的描述。

    小时候,母亲、外婆和我们三兄妹生活在川东的一个小镇上。父亲在几百里外的一个国有大型煤矿上班,一年回来探亲一次。从小,在我的心目中,父亲就是一个匆匆的过客。因爷爷、奶奶去世早,从小缺少家庭温暖的父亲性格孤僻暴躁,是同事、街坊、亲戚口中公认的“怪人”,一提到“田师傅”,无不摇头。因为性格,父亲与工友合不来,所以他不住矿区宿舍,而是去老乡家租房子住。母亲每个月会去镇上的邮局取父亲汇回来的一点儿钱。在那个贫瘠的年代,父亲的工资本就少得可怜,还要留下足够他开销的生活费和房租,剩下的钱是多是少,能不能养活老老小小5口人,能不能维持三兄妹的学习费用,他就无能为力了。用母亲的话就是:管你们几个在家牛打死马,还是马打死牛,他鞭长莫及,爱莫能助。瘦弱的母亲于是起早贪黑地辛苦劳作,艰难维持着我们这个家。

    父亲退休前,母亲已把老家的老房子半卖半送给三舅家的表哥,迁居至父亲单位家属区。由于父亲的脾气,终于有一天逼得母亲“离家出走”。那时,我们兄妹三人均已长大并参加工作。母亲先是到兄长那里,后又来到成都与我生活在一起。父亲则在经历了短暂的“家庭生活”之后,再度恢复到“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父亲不抽烟,不打牌,唯一爱好是喝酒,曾经一天三顿酒。他退休后,一个人生活在工作了20多年的地方,每天悠哉游哉,吃了饭就出门蹓跶,与一群同样没什么文化的退休老工人喝茶、侃大山。

    每到逢年过节,父亲会到成都“走亲戚”,到我们兄妹家住一段时间。翌日,他就会宣布他这次上来待多少天,什么时候走,然后提前几天就把回去的票买好,说哪天走绝不提前一天,也不会推后一天。姑姑家的几个表兄弟曾开玩笑说过,父亲说话就像圣旨一样,说一不二,说到做到。没有文化的父亲唯一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就是看电视,除了偶尔看点儿抗日剧以外,央视1套综合、13套新闻是父亲长年关注的两个频道。晚饭后,父亲还会一边看电视一边给我“普及”天下大事:英,你们都不看新闻的吗?问得我们哭笑不得。因为业余生活单调,父亲作息规律,每天早起早睡,定时进餐,耄耋之年仍健步如飞、声如洪钟。

    本就心脏不好、血压又低的母亲后来迷上了麻将,长时间久坐少动导致脑梗发作,偏瘫2年后离开了我们。父亲因为与母亲不和,对母亲躺在床上要人照顾的日子很是不屑,不只一次在我们面前念叨:我以后不会像你妈一样,我不会拖累你们。父亲有高血压,虽然听从医生的建议,不再喝酒,但是,我们都不在身边,没有人监督的父亲时常会打点儿“擦边球”,服药也不规律,还会三天两头地与邻居闹点儿矛盾。我们除了在电话里劝他,也没有办法。

    噩耗来得猝不及防!7月20日,我在四川省峨眉山市参加“三体系”培训,第一节课还没有上完,就接到弟弟的电话,说父亲晕倒了,几分钟后,又接到消息,父亲走了!3月1日,我把来成都过年的父亲送到火车东站,没想到再见面,就已在殡仪馆了……一语成谶。父亲就这样干净利落地兑现了“诺言”,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没有让我们在病床前伺候一天,没有给儿女制造丝毫“麻烦”,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错愕和慌乱间收拾好东西,我急匆匆地登上回去的高铁。一路上,想着父亲苦难的童年,想着还没有带他去远方旅行,想着我之前与他的各种争吵,想着春节的厨房里再也没有那个忙碌的身影儿和热腾腾的烟火,我不禁悲从中来,眼泪止不住地涌出来,一颗一颗地掉进饭里。

    两个多月过去了,父亲时常出现在我梦中。弟弟告诉我:父亲曾说过,这辈子只享过女儿的福,所以他最牵挂的是我。小时候,由于无数次目睹父母汹涌澎湃的争吵,由于父亲与众不同的思维和性格,由于父亲的缺位和母亲的含辛茹苦,我素来与他并不亲近,只是尽到为人子女的责任而已。听到弟弟这么说,我心里又是一阵难过。子欲养而亲不待,纵然有遗憾有悔恨,却再也没有重来的机会!唯愿在天国的父亲每天心随所愿,笑口常开。如果有来世,希望父亲生长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有父母的疼爱和良师的教诲,成为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有涵养的人,一个谦恭有礼、乐观风趣的人,一个工作顺心、家庭幸福的人;如果有来世,我再做父亲的女儿,我一定多换位思考,更加包容父亲、尊重父亲、孝顺父亲,我们再也没有烦恼争执,只有平安喜乐,父女情深……

  

我的父亲

字数: 1720 2021年 10月 2日 文化长廊

    “我的父亲是一个没什么文化的矿工,只在参加工作前上过几天扫盲班,略略识得几个字……”这是我在《母亲的帽子》《往事》等几篇文章中对父亲的描述。

    小时候,母亲、外婆和我们三兄妹生活在川东的一个小镇上。父亲在几百里外的一个国有大型煤矿上班,一年回来探亲一次。从小,在我的心目中,父亲就是一个匆匆的过客。因爷爷、奶奶去世早,从小缺少家庭温暖的父亲性格孤僻暴躁,是同事、街坊、亲戚口中公认的“怪人”,一提到“田师傅”,无不摇头。因为性格,父亲与工友合不来,所以他不住矿区宿舍,而是去老乡家租房子住。母亲每个月会去镇上的邮局取父亲汇回来的一点儿钱。在那个贫瘠的年代,父亲的工资本就少得可怜,还要留下足够他开销的生活费和房租,剩下的钱是多是少,能不能养活老老小小5口人,能不能维持三兄妹的学习费用,他就无能为力了。用母亲的话就是:管你们几个在家牛打死马,还是马打死牛,他鞭长莫及,爱莫能助。瘦弱的母亲于是起早贪黑地辛苦劳作,艰难维持着我们这个家。

    父亲退休前,母亲已把老家的老房子半卖半送给三舅家的表哥,迁居至父亲单位家属区。由于父亲的脾气,终于有一天逼得母亲“离家出走”。那时,我们兄妹三人均已长大并参加工作。母亲先是到兄长那里,后又来到成都与我生活在一起。父亲则在经历了短暂的“家庭生活”之后,再度恢复到“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父亲不抽烟,不打牌,唯一爱好是喝酒,曾经一天三顿酒。他退休后,一个人生活在工作了20多年的地方,每天悠哉游哉,吃了饭就出门蹓跶,与一群同样没什么文化的退休老工人喝茶、侃大山。

    每到逢年过节,父亲会到成都“走亲戚”,到我们兄妹家住一段时间。翌日,他就会宣布他这次上来待多少天,什么时候走,然后提前几天就把回去的票买好,说哪天走绝不提前一天,也不会推后一天。姑姑家的几个表兄弟曾开玩笑说过,父亲说话就像圣旨一样,说一不二,说到做到。没有文化的父亲唯一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就是看电视,除了偶尔看点儿抗日剧以外,央视1套综合、13套新闻是父亲长年关注的两个频道。晚饭后,父亲还会一边看电视一边给我“普及”天下大事:英,你们都不看新闻的吗?问得我们哭笑不得。因为业余生活单调,父亲作息规律,每天早起早睡,定时进餐,耄耋之年仍健步如飞、声如洪钟。

    本就心脏不好、血压又低的母亲后来迷上了麻将,长时间久坐少动导致脑梗发作,偏瘫2年后离开了我们。父亲因为与母亲不和,对母亲躺在床上要人照顾的日子很是不屑,不只一次在我们面前念叨:我以后不会像你妈一样,我不会拖累你们。父亲有高血压,虽然听从医生的建议,不再喝酒,但是,我们都不在身边,没有人监督的父亲时常会打点儿“擦边球”,服药也不规律,还会三天两头地与邻居闹点儿矛盾。我们除了在电话里劝他,也没有办法。

    噩耗来得猝不及防!7月20日,我在四川省峨眉山市参加“三体系”培训,第一节课还没有上完,就接到弟弟的电话,说父亲晕倒了,几分钟后,又接到消息,父亲走了!3月1日,我把来成都过年的父亲送到火车东站,没想到再见面,就已在殡仪馆了……一语成谶。父亲就这样干净利落地兑现了“诺言”,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没有让我们在病床前伺候一天,没有给儿女制造丝毫“麻烦”,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错愕和慌乱间收拾好东西,我急匆匆地登上回去的高铁。一路上,想着父亲苦难的童年,想着还没有带他去远方旅行,想着我之前与他的各种争吵,想着春节的厨房里再也没有那个忙碌的身影儿和热腾腾的烟火,我不禁悲从中来,眼泪止不住地涌出来,一颗一颗地掉进饭里。

    两个多月过去了,父亲时常出现在我梦中。弟弟告诉我:父亲曾说过,这辈子只享过女儿的福,所以他最牵挂的是我。小时候,由于无数次目睹父母汹涌澎湃的争吵,由于父亲与众不同的思维和性格,由于父亲的缺位和母亲的含辛茹苦,我素来与他并不亲近,只是尽到为人子女的责任而已。听到弟弟这么说,我心里又是一阵难过。子欲养而亲不待,纵然有遗憾有悔恨,却再也没有重来的机会!唯愿在天国的父亲每天心随所愿,笑口常开。如果有来世,希望父亲生长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有父母的疼爱和良师的教诲,成为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有涵养的人,一个谦恭有礼、乐观风趣的人,一个工作顺心、家庭幸福的人;如果有来世,我再做父亲的女儿,我一定多换位思考,更加包容父亲、尊重父亲、孝顺父亲,我们再也没有烦恼争执,只有平安喜乐,父女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