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勇跨越写壮歌

——建筑公司蝉联中国中铁专业公司二十强系列报道之二

来源:铁道建设报     2020年 9月 19日         版次:03     作者: 记者 李杨 通讯员 高照峰

    图为成都规划馆综合楼

    (上接第一版)金、物资、设备、劳务(专业)分包等集中管理,强推工程项目经济责任承包,让包保领导代表公司在区域内发挥“桥梁”和“推手”作用,深入项目开展工作,推动项目实现块状化管理,大项目经理带领核心团队,对物资、设备、资金、劳动力等要素资源和内外关系维护实行集约化管理,促进管理资源共享,既提升了员工积极性和管理效能,又降低了综合成本。

    恒大项目平稳推进,有效规避了各类重大风险;雄安高质量实验区项目高标准实施,创造了地区标杆;新疆区域工程项目首战大捷,荣获新疆区域建设项目第一名,为企业赢得荣誉;云南文山高中项目用6个月建成了3所学校,让少数民族的孩子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一大批项目获得业主高度称赞,充分彰显了企业实力,提升了企业品牌形象。

    同时,在管理创新的同时,不断加强技术创新,以承建的大体量、超高层项目为载体,加大自主创新和QC攻关力度,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重点加强BIM技术推广和研究。

    2017至2019年,建筑公司获国家级QC成果5项,省级QC成果19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6项,省级工法4篇。中铁鹭岛艺术城项目获得四川省建筑业协会绿色施工标准化工地称号,中铁卓越城项目获得成都市建筑业协会绿色施工标准化工地称号。

    善算者,务求精细

    2014年,建筑行业房屋建筑投资总量大幅下滑,市场竞争加剧,建筑公司由于管理粗放,成本控制水平跟不上市场发展要求,公司的资金状况极为困难。

    “当时的管理水平在市场上已经毫无竞争力,两级管理费用、工程直接成本费用等各项成本居高不下,有些好的项目不是我们不想做,而是不敢做,做了就亏。”成本作为经营背后的关键红线,其重要程度再一次凸显出来。

    “开源增加收入,节流减少支出,一直是项目成本管控的重要方法。”点滴的积累是创效的关键,精打细算过日子才能早日奔“小康”。

    工程成本是算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建筑公司坚持“细分管理、精准控制”理念,围绕责任成本,坚持做实责任成本分解工作,在公司下达责任成本预算的40天内,要求项目完成优化和分解,明确阶段管理目标、责任部门及责任人,通过兑现考核奖励的方式促进全员主动参与项目成本管理。加强项目全过程管控,立足一次经营,突出二次经营,加强经济活动分析,力推项目资金自平衡,努力挖潜增效。

    为了加强结算集约管理,开创性地成立了工程项目结算管理部,这在二局可是头一回。以结算管理部为依托,建筑公司将原来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松散、长期滞后且一直跑冒滴漏导致效益流失的结算工作统筹管理起来,指导项目编写结算策划书,前移关口,细化举措,打造模板,精研数据,对标检查,分析纠偏,对竣工1年内完成结算的项目团队进行奖励,对竣工1年半之后未能完成结算的项目团队进行处罚。效果立竿见影,从结算管理部成立到2019年底,建筑公司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完成了结算项目7个,结算增量金额7,636万元,完成结算金额34.89亿元。对20个项目,34批钢筋计算模型进行了检查,查出漏算错算钢筋5,300吨,增加收入约3,027万元,贵阳中铁阅山湖项目竣工验收后15天就完成结算审核及签章流程,刷新公司结算历史记录。

    “恒大项目的结算工作在各个地区都差不太多,我们在项目按时完成结算之后就对其进行经验总结,打造样板给其他类似项目进行参考,提高结算速度和质量。”公司在结算完成后建立项目“数据库”,分地区分业主对项目过程施工与结算进行指导,项目结算进入了良性循环阶段,成为了企业创效的关键一招。

    有才者,当尽其用

    “人才,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和源泉,一支能打硬仗的团队,是搞好施工生产的关键。”

    给予人才相匹配的待遇,是建筑公司不断追求的目标。为此,建筑公司坚持“公平”“合理”“简明”原则,不断加大激励约束力度,努力做好项目管理团队目标责任承包、项目奖励基金、责任成本细分之现场管理费包干使用、二次经营创效奖励等激励手段的制度设计,陆续出台《员工履职考核办法》等制度,建立全员激励约束机制,新的薪酬制度更加注重薪酬制度的激励作用,充分考虑和运用各类考核结果,打破了以往“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现象。同时,在杠杆作用下兼顾公平,员工工资收入普遍上涨,激发了团队活力,有力促进了企业改革发展,让各类人才能够“破茧而出,展翅飞翔”。

    建筑公司还通过有效措施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和员工队伍管理,严把领导干部选拔关,着力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加强后备干部储备,50人纳入优秀人才库统一管理。严把人才队伍建设关,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整合盘点人力资源结构、深入剖析项目周期和节点、精准管控人员流动,不断优化项目人员配置,深挖人力资源潜力。多维深化项目职工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素质培养,仅2019年就开展了70余期技能型、管理型、制度型培训。

    5年来,在持续扩大规模的巨大压力下,建筑公司人力资源虽然极为紧张,但是通过机制创新和统筹调剂,一直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有了人才基础,5年来建筑公司施工产值年平均增长率46.9%。在建项目数量从2015年初的6个增加至目前的60余个,共交验工程87项,完成建筑面积551.2万平方米,质量合格率100%。

    有梦者,立志高远

    2015年至2019年,建筑公司累计完成净利润3.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51.85%。企业资产规模由2015年的10.74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53.15亿元,增幅394%;企业净资产由1.3亿元增长至2.62亿元。保持正向现金流,资金集中度保持88%以上,项目平均盈利率3.79%,杜绝了亏损项目。5年双清收回资金总额122.35亿元,在岗员工人均年化劳动生产率为411万元,现场管理费由2015年的6.5%下降到2019年的4.4%,在岗员工年平均工资由2015年的8.26万元提升到2019年的13.28万元。

    2020年上半年新签合同额64.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9.5亿元,已全额完成上交资金。

    企业先后荣获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质量小组活动优秀企业”、“中国建筑业信誉AAA级单位”、“四川省省级先进企业、工程质量信得过单位、对外开拓先进企业”、“成都市先进企业”、中国中铁2018、2019年度“专业工程公司20强、中国中铁2016-2017年度二次经营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面对未来,建筑公司怀揣着对梦想的追求,再一次准备扬帆起航。通过对企业发展的全面布局,建筑公司将持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扩大经营规模优势,持续优化项目管控机制,提升现场管理能力,持续激发要素资源活力,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力争2023年完成新签合同额不少于200亿元,营业收入不少于100亿元的目标,全力进入“中国中铁一流三级工程公司”行列。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乘风破浪,梦想起航。

奋勇跨越写壮歌

——建筑公司蝉联中国中铁专业公司二十强系列报道之二
记者李杨通讯员高照峰

字数: 2717 2020年 9月 19日 时政

    图为成都规划馆综合楼

    (上接第一版)金、物资、设备、劳务(专业)分包等集中管理,强推工程项目经济责任承包,让包保领导代表公司在区域内发挥“桥梁”和“推手”作用,深入项目开展工作,推动项目实现块状化管理,大项目经理带领核心团队,对物资、设备、资金、劳动力等要素资源和内外关系维护实行集约化管理,促进管理资源共享,既提升了员工积极性和管理效能,又降低了综合成本。

    恒大项目平稳推进,有效规避了各类重大风险;雄安高质量实验区项目高标准实施,创造了地区标杆;新疆区域工程项目首战大捷,荣获新疆区域建设项目第一名,为企业赢得荣誉;云南文山高中项目用6个月建成了3所学校,让少数民族的孩子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一大批项目获得业主高度称赞,充分彰显了企业实力,提升了企业品牌形象。

    同时,在管理创新的同时,不断加强技术创新,以承建的大体量、超高层项目为载体,加大自主创新和QC攻关力度,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重点加强BIM技术推广和研究。

    2017至2019年,建筑公司获国家级QC成果5项,省级QC成果19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6项,省级工法4篇。中铁鹭岛艺术城项目获得四川省建筑业协会绿色施工标准化工地称号,中铁卓越城项目获得成都市建筑业协会绿色施工标准化工地称号。

    善算者,务求精细

    2014年,建筑行业房屋建筑投资总量大幅下滑,市场竞争加剧,建筑公司由于管理粗放,成本控制水平跟不上市场发展要求,公司的资金状况极为困难。

    “当时的管理水平在市场上已经毫无竞争力,两级管理费用、工程直接成本费用等各项成本居高不下,有些好的项目不是我们不想做,而是不敢做,做了就亏。”成本作为经营背后的关键红线,其重要程度再一次凸显出来。

    “开源增加收入,节流减少支出,一直是项目成本管控的重要方法。”点滴的积累是创效的关键,精打细算过日子才能早日奔“小康”。

    工程成本是算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建筑公司坚持“细分管理、精准控制”理念,围绕责任成本,坚持做实责任成本分解工作,在公司下达责任成本预算的40天内,要求项目完成优化和分解,明确阶段管理目标、责任部门及责任人,通过兑现考核奖励的方式促进全员主动参与项目成本管理。加强项目全过程管控,立足一次经营,突出二次经营,加强经济活动分析,力推项目资金自平衡,努力挖潜增效。

    为了加强结算集约管理,开创性地成立了工程项目结算管理部,这在二局可是头一回。以结算管理部为依托,建筑公司将原来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松散、长期滞后且一直跑冒滴漏导致效益流失的结算工作统筹管理起来,指导项目编写结算策划书,前移关口,细化举措,打造模板,精研数据,对标检查,分析纠偏,对竣工1年内完成结算的项目团队进行奖励,对竣工1年半之后未能完成结算的项目团队进行处罚。效果立竿见影,从结算管理部成立到2019年底,建筑公司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完成了结算项目7个,结算增量金额7,636万元,完成结算金额34.89亿元。对20个项目,34批钢筋计算模型进行了检查,查出漏算错算钢筋5,300吨,增加收入约3,027万元,贵阳中铁阅山湖项目竣工验收后15天就完成结算审核及签章流程,刷新公司结算历史记录。

    “恒大项目的结算工作在各个地区都差不太多,我们在项目按时完成结算之后就对其进行经验总结,打造样板给其他类似项目进行参考,提高结算速度和质量。”公司在结算完成后建立项目“数据库”,分地区分业主对项目过程施工与结算进行指导,项目结算进入了良性循环阶段,成为了企业创效的关键一招。

    有才者,当尽其用

    “人才,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和源泉,一支能打硬仗的团队,是搞好施工生产的关键。”

    给予人才相匹配的待遇,是建筑公司不断追求的目标。为此,建筑公司坚持“公平”“合理”“简明”原则,不断加大激励约束力度,努力做好项目管理团队目标责任承包、项目奖励基金、责任成本细分之现场管理费包干使用、二次经营创效奖励等激励手段的制度设计,陆续出台《员工履职考核办法》等制度,建立全员激励约束机制,新的薪酬制度更加注重薪酬制度的激励作用,充分考虑和运用各类考核结果,打破了以往“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现象。同时,在杠杆作用下兼顾公平,员工工资收入普遍上涨,激发了团队活力,有力促进了企业改革发展,让各类人才能够“破茧而出,展翅飞翔”。

    建筑公司还通过有效措施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和员工队伍管理,严把领导干部选拔关,着力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加强后备干部储备,50人纳入优秀人才库统一管理。严把人才队伍建设关,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整合盘点人力资源结构、深入剖析项目周期和节点、精准管控人员流动,不断优化项目人员配置,深挖人力资源潜力。多维深化项目职工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素质培养,仅2019年就开展了70余期技能型、管理型、制度型培训。

    5年来,在持续扩大规模的巨大压力下,建筑公司人力资源虽然极为紧张,但是通过机制创新和统筹调剂,一直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有了人才基础,5年来建筑公司施工产值年平均增长率46.9%。在建项目数量从2015年初的6个增加至目前的60余个,共交验工程87项,完成建筑面积551.2万平方米,质量合格率100%。

    有梦者,立志高远

    2015年至2019年,建筑公司累计完成净利润3.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51.85%。企业资产规模由2015年的10.74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53.15亿元,增幅394%;企业净资产由1.3亿元增长至2.62亿元。保持正向现金流,资金集中度保持88%以上,项目平均盈利率3.79%,杜绝了亏损项目。5年双清收回资金总额122.35亿元,在岗员工人均年化劳动生产率为411万元,现场管理费由2015年的6.5%下降到2019年的4.4%,在岗员工年平均工资由2015年的8.26万元提升到2019年的13.28万元。

    2020年上半年新签合同额64.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9.5亿元,已全额完成上交资金。

    企业先后荣获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质量小组活动优秀企业”、“中国建筑业信誉AAA级单位”、“四川省省级先进企业、工程质量信得过单位、对外开拓先进企业”、“成都市先进企业”、中国中铁2018、2019年度“专业工程公司20强、中国中铁2016-2017年度二次经营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面对未来,建筑公司怀揣着对梦想的追求,再一次准备扬帆起航。通过对企业发展的全面布局,建筑公司将持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扩大经营规模优势,持续优化项目管控机制,提升现场管理能力,持续激发要素资源活力,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力争2023年完成新签合同额不少于200亿元,营业收入不少于100亿元的目标,全力进入“中国中铁一流三级工程公司”行列。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乘风破浪,梦想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