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的“铁算盘”

来源:铁道建设报     2020年 9月 19日         版次:02     作者: ·本报通讯员 任承旺·

    七月流火,却丝毫掩抑不住雄安新区的绿意青葱和建设浪潮。在中铁二局雄安K1快速路项目施工现场,田小波像往日一样仔细经营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K1项目部物资管理。

    昆明绕城、深圳下坪场抢险等项目物资管理的艰苦磨练和经验积累,让田小波这个精明干练的湖南小伙子对雄安K1快速路项目钢材的型号、数量,混凝土及其他辅助材料的数量及近3天、1星期的消耗和日供、旬供、月供计划等了如指掌、心如明镜,被大家称为“铁算盘”。

    田小波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而项目的“铁算盘”,就是要管“家”、理“材”,当好优秀“后勤”。他知道“商场如战场”,雄安K1项目如此大的体量、如此紧的工期,物资材料极端重要。因此,从接受任务的那一刻起,田小波就感觉到了担子的分量,认真清理着自己工作的思路。

    由于K1项目采用明挖式地下隧道结构施工,需要钢材10万多吨、混凝土55万立方米,其材料成本约占合同总量的60%以上。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说,“物资管理决定项目盈亏!”如果把这2项主材控制好了,就等于总成本可控了;如果再把支架扣件等周转材料控制好,也就关牢了成本控制的“水龙头”。

    华北平原风沙大,地方政府对环保要求极其严格,新区建设还未启动,就关闭了雄县、安新等周边多家混凝土生产单位,仅保留7家进入“正面名录清单”,但其生产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建设所需,而且价格随需而涨。田小波认为不能坐以待毙,必须突破藩篱,另辟蹊径。

    一方面,田小波在“清单”内寻觅厂家;另一方面,他又像个现实版的“福尔摩斯”,认真探寻更优供货对象。虽然在23公里外的霸州找到了2家,但其均不在“正面名录清单”内。于是,田小波报请项目部向新区管委会汇报并沟通,终于获得批准,并以每立方米混凝土减少15元的价格签订了供货协议。

    在施工高峰时期,由于几十家建设单位的混凝土量需求极大,许多厂家的混凝土每立方米提价50元。由于中铁二局雄安K1快速路项目部有底气十足的“备胎”,田小波又善于沟通、谈判,厂家仍以比周边市场每立方米优惠15元的价格供货且优先满足K1项目需求,确保了正常施工需要。

    当年深圳特区著名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今天同样适合雄安新区。现场如战场,哪块阵地失守了,都会影响整个战局。混凝土供应问题解决了,又出现了一个让田小波头疼的新问题。施工高峰期,每天混凝土使用量近7000立方米,仅运输混凝土的车辆就需要300多台(次)。开始时,由项目部人员负责指挥车辆和质量检测,后因人手实在紧张、罐车太多,经常大量堵塞。于是,熟悉自家车辆、混凝土质量标准的田小波就与厂家协商,把质量检测、现场调度工作有严格条件地移交混凝土厂家协助负责。这样,既疏通了道路、提升了运能、保证了质量,又强化了现场管理的力量,颇有“一箭三雕”功效,为4至7月份连续4个月完成建筑业产值超亿元提供了保障。

    K1项目的整个工程需要10万多吨钢材。施工高峰期间,每天的用量高达1700多吨。田小波提前策划,把前期只能依靠有自有资金的供应商与内部物资公司相结合的供应模式——钢厂产量根据供货期进行排产,内部物资公司均只与一个钢厂以承兑方式支付的情况进行调整,便在尚未大干的1月份进行公开招标,结果比市场价降低每吨15元成交。

    今年5月,田小波预计从7月开始,每天的钢材用量将逐渐下降。于是,他提前向公司汇报,再次启动剩余钢材招标工作,积极寻求中国中铁系统单位与钢厂的合作关系降低采购成本。最终,中铁一局物贸公司与敬业钢厂达成直采供应模式,比预期成本每吨再次降低12元,又减低了成本支出。

    除钢材、混凝土外,花钱最多的就是盘扣支架。因其用量高达3300多吨,又正好距雄安施工现场不远的任丘市就是盘扣支架的发源地。于是,田小波不顾寒风刺骨、冰雪漫地,多次驱车70公里前往任丘进行市场调查,并从众多厂家中挑选了5家质量优、实力强、信誉好的单位进行艰苦谈判。最后,以每吨·天9.5元的价格签定合同。仅此一项,田小波就为项目减少成本支出100多万元。

    古人云,“君子见机而作,愚者暗于成事。”田小波一心扑在物资管理上,盘算着节省每一分钱。在冷冰冰的材料里,喷溢着他对企业的满腔热忱。

K1的“铁算盘”

字数: 1681 2020年 9月 19日 生产经营

    七月流火,却丝毫掩抑不住雄安新区的绿意青葱和建设浪潮。在中铁二局雄安K1快速路项目施工现场,田小波像往日一样仔细经营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K1项目部物资管理。

    昆明绕城、深圳下坪场抢险等项目物资管理的艰苦磨练和经验积累,让田小波这个精明干练的湖南小伙子对雄安K1快速路项目钢材的型号、数量,混凝土及其他辅助材料的数量及近3天、1星期的消耗和日供、旬供、月供计划等了如指掌、心如明镜,被大家称为“铁算盘”。

    田小波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而项目的“铁算盘”,就是要管“家”、理“材”,当好优秀“后勤”。他知道“商场如战场”,雄安K1项目如此大的体量、如此紧的工期,物资材料极端重要。因此,从接受任务的那一刻起,田小波就感觉到了担子的分量,认真清理着自己工作的思路。

    由于K1项目采用明挖式地下隧道结构施工,需要钢材10万多吨、混凝土55万立方米,其材料成本约占合同总量的60%以上。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说,“物资管理决定项目盈亏!”如果把这2项主材控制好了,就等于总成本可控了;如果再把支架扣件等周转材料控制好,也就关牢了成本控制的“水龙头”。

    华北平原风沙大,地方政府对环保要求极其严格,新区建设还未启动,就关闭了雄县、安新等周边多家混凝土生产单位,仅保留7家进入“正面名录清单”,但其生产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建设所需,而且价格随需而涨。田小波认为不能坐以待毙,必须突破藩篱,另辟蹊径。

    一方面,田小波在“清单”内寻觅厂家;另一方面,他又像个现实版的“福尔摩斯”,认真探寻更优供货对象。虽然在23公里外的霸州找到了2家,但其均不在“正面名录清单”内。于是,田小波报请项目部向新区管委会汇报并沟通,终于获得批准,并以每立方米混凝土减少15元的价格签订了供货协议。

    在施工高峰时期,由于几十家建设单位的混凝土量需求极大,许多厂家的混凝土每立方米提价50元。由于中铁二局雄安K1快速路项目部有底气十足的“备胎”,田小波又善于沟通、谈判,厂家仍以比周边市场每立方米优惠15元的价格供货且优先满足K1项目需求,确保了正常施工需要。

    当年深圳特区著名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今天同样适合雄安新区。现场如战场,哪块阵地失守了,都会影响整个战局。混凝土供应问题解决了,又出现了一个让田小波头疼的新问题。施工高峰期,每天混凝土使用量近7000立方米,仅运输混凝土的车辆就需要300多台(次)。开始时,由项目部人员负责指挥车辆和质量检测,后因人手实在紧张、罐车太多,经常大量堵塞。于是,熟悉自家车辆、混凝土质量标准的田小波就与厂家协商,把质量检测、现场调度工作有严格条件地移交混凝土厂家协助负责。这样,既疏通了道路、提升了运能、保证了质量,又强化了现场管理的力量,颇有“一箭三雕”功效,为4至7月份连续4个月完成建筑业产值超亿元提供了保障。

    K1项目的整个工程需要10万多吨钢材。施工高峰期间,每天的用量高达1700多吨。田小波提前策划,把前期只能依靠有自有资金的供应商与内部物资公司相结合的供应模式——钢厂产量根据供货期进行排产,内部物资公司均只与一个钢厂以承兑方式支付的情况进行调整,便在尚未大干的1月份进行公开招标,结果比市场价降低每吨15元成交。

    今年5月,田小波预计从7月开始,每天的钢材用量将逐渐下降。于是,他提前向公司汇报,再次启动剩余钢材招标工作,积极寻求中国中铁系统单位与钢厂的合作关系降低采购成本。最终,中铁一局物贸公司与敬业钢厂达成直采供应模式,比预期成本每吨再次降低12元,又减低了成本支出。

    除钢材、混凝土外,花钱最多的就是盘扣支架。因其用量高达3300多吨,又正好距雄安施工现场不远的任丘市就是盘扣支架的发源地。于是,田小波不顾寒风刺骨、冰雪漫地,多次驱车70公里前往任丘进行市场调查,并从众多厂家中挑选了5家质量优、实力强、信誉好的单位进行艰苦谈判。最后,以每吨·天9.5元的价格签定合同。仅此一项,田小波就为项目减少成本支出100多万元。

    古人云,“君子见机而作,愚者暗于成事。”田小波一心扑在物资管理上,盘算着节省每一分钱。在冷冰冰的材料里,喷溢着他对企业的满腔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