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 路 荣 光

来源:铁道建设报     2019年 9月 28日         版次:03     作者: ·本报通讯员 金山·

    1969年10月1日,王明友作为四川省铁路职工代表,被选为新中国成立20周年国庆观礼代表,参加了天安门国庆观礼;10月11日,他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毛主席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如今,50年过去了,新中国又迎来了70华诞,我走进了这位已是86岁高龄老人的家中。老人家笑着说:“我只是个普普通通的老铁路工人,没啥好采访的。”

    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穿一身浅灰布衣裳,一副精神矍铄的样子。这是三公司退休职工王明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我说:“不是采访,就是来看望您老,陪您老人家摆一摆龙门阵。”

    “要得,要得。”老人高兴起来,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起了自己的筑路人生。

    1933年10月,王明友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的一个贫苦家庭,很小的时候,随父母流落到湖北汉阳。原本在汉阳兵工厂打工的父亲在一场洪水里与他们母子冲散后,就再没了音讯,母亲靠着缝缝补补的手艺供他读书。1951年5月,18岁的王明友在贵阳考入西南铁路工程会统人员训练班,9月,他顺利结业,进入西南铁路工程局工作。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王明友刚参加工作就赶上了。

    “1950年6月15日,国家在成都举行了成渝铁路开工典礼。邓小平同志亲自到场致词,贺龙同志还亲手将一面绣有‘开路先锋’的锦旗授予西南铁路筑路大军。当天,筑路一总队高举开路先锋旗帜,开赴九龙坡、油溪工地,揭开了修筑成渝铁路的序幕。”王明友回忆说。那会儿他是坐着铁路上拉货的平板车去的老成渝施工现场,当时他还是个啥都不懂的毛头小子,除了汽车队的工作,看着前辈们忙碌施工,也就撸着袖子往现场赶。

    那时候没有大型机械,施工用料是按照“群策群力,就地取材”的方针,包括王明友在内的西南铁路人,一手拿镐一手拿枪,一边修路一边剿匪。“贺龙同志十分关心成渝铁路的修筑。当时我们四川没有标准轨距铁路,火车头进不来。贺龙同志亲自向总参报告,派来登陆艇,将火车头、车厢从湖北汉口通过长江运到重庆九龙坡,重庆101钢铁厂(今重庆钢铁公司)轧出了钢轨,四川人民献出枕木129万余根。1950年8月开始从重庆向西铺轨,1951年6月铺轨到永川,12月铺轨到内江,1952年1月铺轨到资中,6月铺轨到达终点站成都。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就修好了!”

    说到这里,王老端起一杯菊花茶,小嘬了一口,戴上眼镜,自豪地说:“当时啊,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还专门发布命令,嘉奖西南铁路工程局两年修通成渝路,实现了四川人民40年的愿望。毛主席也为此亲笔题词——‘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

    “你们晓不晓得,我们修的成渝铁路全长有505公里?”王老说,解放前,清王朝和民国政府用了40年时间,只完成了工程量的14%。新中国西南铁路工程局的15万筑路大军用灯笼火把照明,钢钎、大锤、十字镐开凿,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修通了成渝铁路。

    “王老啊,你们修成渝铁路一定吃了不少苦吧?”我不禁问道。

    “吃苦?那时的铁路工人不觉得那是苦,是光荣!”老人举起手,摇了摇,在空中停下,又放下来。

    成渝铁路通车后,王老和筑路大军又开赴宝成铁路。1963年,王明友调西南铁路工程局临管处政治处任办公室副主任,参加成昆铁路建设。1964年8月,中共中央做出加快内地铁路建设的战略决策,毛泽东主席发出“成昆线要快修”的指示。此时的成昆铁路施工现场,所有筑路人都铆足干劲。为解决工程材料运输紧张的问题,铁二局工程处开始组建汽车运输队。1965年,王明友在汽车四队担任政委,先驻峨眉龙池,后迁越西中普雄。

    被誉为“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3大奇迹之一”的成昆铁路,地理环境恶劣、生产条件落后,建设过程十分艰难。西南川渝滇黔地区山高谷深,当时并没有正规的公路,汽车运输全是靠着大小凉山中沿山壁开凿的临时便道。包括王明友在内的运输队工作人员冒着生命危险,行过悬崖峭壁、躲过落石飞瀑、趟过激流险滩,克服了重重困难,把一车一车的工程材料物资运到成昆铁路建设的每个施工工地上。

    王明友老人很健谈,讲起在普雄工作期间的故事,他的声音有些哽咽。和他一起参建成昆铁路的同事有很多因公殉职,有在大小凉山便道上行驶,暴雨突袭,连人带车滑落山崖的;有被泥石流和山体塌方埋在山沟里的;还有在山上被土匪劫走就再也没有回来的……王明友说:“那时候我们都是二三十岁的汉子,现在我老了,成昆线上曾并肩作战的一些兄弟们走得太早,有的人,我已经连容貌都想不起了……”透过眼镜,他的目光望向了对面的照片墙。

    我站起来,随着老人的目光,往墙上看去。这面墙上的镜框里的照片,记录了老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有结婚照、工作照、孩子们的照片等等。正中间的一个镜框里的照片尤为引人注目——那是王老应邀到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20周年庆典时在天安门前和四川观礼代表的合影以及前往人民大会堂的入场券。

    王老将他仔细珍藏的那张编号为“017”的人民大会堂入场券拿给笔者看,他说:“这可不是一张普通的入场券,这是一张幸福券,那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

    王老的儿子告诉笔者,父亲至今仍关注着中国铁路的发展,关注着中铁二局的发展。当在电视、手机里看到中铁二局承建的拉林铁路打开川西通往雪域高原的大通道,看到玉磨铁路要让中国高铁从北京开到东南亚等新闻时,老人总是格外高兴和自豪。

筑 路 荣 光

字数: 2098 2019年 9月 28日 时政

    1969年10月1日,王明友作为四川省铁路职工代表,被选为新中国成立20周年国庆观礼代表,参加了天安门国庆观礼;10月11日,他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毛主席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如今,50年过去了,新中国又迎来了70华诞,我走进了这位已是86岁高龄老人的家中。老人家笑着说:“我只是个普普通通的老铁路工人,没啥好采访的。”

    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穿一身浅灰布衣裳,一副精神矍铄的样子。这是三公司退休职工王明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我说:“不是采访,就是来看望您老,陪您老人家摆一摆龙门阵。”

    “要得,要得。”老人高兴起来,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起了自己的筑路人生。

    1933年10月,王明友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的一个贫苦家庭,很小的时候,随父母流落到湖北汉阳。原本在汉阳兵工厂打工的父亲在一场洪水里与他们母子冲散后,就再没了音讯,母亲靠着缝缝补补的手艺供他读书。1951年5月,18岁的王明友在贵阳考入西南铁路工程会统人员训练班,9月,他顺利结业,进入西南铁路工程局工作。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王明友刚参加工作就赶上了。

    “1950年6月15日,国家在成都举行了成渝铁路开工典礼。邓小平同志亲自到场致词,贺龙同志还亲手将一面绣有‘开路先锋’的锦旗授予西南铁路筑路大军。当天,筑路一总队高举开路先锋旗帜,开赴九龙坡、油溪工地,揭开了修筑成渝铁路的序幕。”王明友回忆说。那会儿他是坐着铁路上拉货的平板车去的老成渝施工现场,当时他还是个啥都不懂的毛头小子,除了汽车队的工作,看着前辈们忙碌施工,也就撸着袖子往现场赶。

    那时候没有大型机械,施工用料是按照“群策群力,就地取材”的方针,包括王明友在内的西南铁路人,一手拿镐一手拿枪,一边修路一边剿匪。“贺龙同志十分关心成渝铁路的修筑。当时我们四川没有标准轨距铁路,火车头进不来。贺龙同志亲自向总参报告,派来登陆艇,将火车头、车厢从湖北汉口通过长江运到重庆九龙坡,重庆101钢铁厂(今重庆钢铁公司)轧出了钢轨,四川人民献出枕木129万余根。1950年8月开始从重庆向西铺轨,1951年6月铺轨到永川,12月铺轨到内江,1952年1月铺轨到资中,6月铺轨到达终点站成都。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就修好了!”

    说到这里,王老端起一杯菊花茶,小嘬了一口,戴上眼镜,自豪地说:“当时啊,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还专门发布命令,嘉奖西南铁路工程局两年修通成渝路,实现了四川人民40年的愿望。毛主席也为此亲笔题词——‘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

    “你们晓不晓得,我们修的成渝铁路全长有505公里?”王老说,解放前,清王朝和民国政府用了40年时间,只完成了工程量的14%。新中国西南铁路工程局的15万筑路大军用灯笼火把照明,钢钎、大锤、十字镐开凿,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修通了成渝铁路。

    “王老啊,你们修成渝铁路一定吃了不少苦吧?”我不禁问道。

    “吃苦?那时的铁路工人不觉得那是苦,是光荣!”老人举起手,摇了摇,在空中停下,又放下来。

    成渝铁路通车后,王老和筑路大军又开赴宝成铁路。1963年,王明友调西南铁路工程局临管处政治处任办公室副主任,参加成昆铁路建设。1964年8月,中共中央做出加快内地铁路建设的战略决策,毛泽东主席发出“成昆线要快修”的指示。此时的成昆铁路施工现场,所有筑路人都铆足干劲。为解决工程材料运输紧张的问题,铁二局工程处开始组建汽车运输队。1965年,王明友在汽车四队担任政委,先驻峨眉龙池,后迁越西中普雄。

    被誉为“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3大奇迹之一”的成昆铁路,地理环境恶劣、生产条件落后,建设过程十分艰难。西南川渝滇黔地区山高谷深,当时并没有正规的公路,汽车运输全是靠着大小凉山中沿山壁开凿的临时便道。包括王明友在内的运输队工作人员冒着生命危险,行过悬崖峭壁、躲过落石飞瀑、趟过激流险滩,克服了重重困难,把一车一车的工程材料物资运到成昆铁路建设的每个施工工地上。

    王明友老人很健谈,讲起在普雄工作期间的故事,他的声音有些哽咽。和他一起参建成昆铁路的同事有很多因公殉职,有在大小凉山便道上行驶,暴雨突袭,连人带车滑落山崖的;有被泥石流和山体塌方埋在山沟里的;还有在山上被土匪劫走就再也没有回来的……王明友说:“那时候我们都是二三十岁的汉子,现在我老了,成昆线上曾并肩作战的一些兄弟们走得太早,有的人,我已经连容貌都想不起了……”透过眼镜,他的目光望向了对面的照片墙。

    我站起来,随着老人的目光,往墙上看去。这面墙上的镜框里的照片,记录了老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有结婚照、工作照、孩子们的照片等等。正中间的一个镜框里的照片尤为引人注目——那是王老应邀到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20周年庆典时在天安门前和四川观礼代表的合影以及前往人民大会堂的入场券。

    王老将他仔细珍藏的那张编号为“017”的人民大会堂入场券拿给笔者看,他说:“这可不是一张普通的入场券,这是一张幸福券,那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

    王老的儿子告诉笔者,父亲至今仍关注着中国铁路的发展,关注着中铁二局的发展。当在电视、手机里看到中铁二局承建的拉林铁路打开川西通往雪域高原的大通道,看到玉磨铁路要让中国高铁从北京开到东南亚等新闻时,老人总是格外高兴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