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担当筑芳华

来源:铁道建设报     2019年 9月 7日         版次:01     作者: 本报记者 李杨

    中铁二局承建的成昆铁路关村坝隧道及车站新貌。黄朝华  摄

    70年砥砺前行,70年谱写辉煌。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70周年,紧随新中国前进的步伐,中铁二局也走过了69年辉煌历程。回首69载,中铁二局发祥于共和国诞生之初,受命于百废待兴之时。在那个火红的纯真年代,开路先锋们翻山越岭、战天斗地,为祖国建设奉献了血染的风采与名传九州的壮志豪情。

    热血铺就第一路

    “三块那个石头,围成个小火塘,背口那个铁锅,煮起了红苕汤,一杆大旗,风里雨里飘一声号子,震天动地响,千里成渝线,摆开新战场,共和国第一代开路先锋,把人民的嘱托扛在了肩上……”这是中铁二局组歌之二《成渝颂歌》中的节选歌词。

    中铁二局69年来的南征北战,从成渝铁路动工开始。  1950年6月15日,贺龙元帅在成渝铁路开工典礼上亲手将“开路先锋”大旗授予刚成立3天的西南铁路工程局(中铁二局前身)。从此中铁二局人高举这面大旗踏上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建设征程,“开路先锋”也成为了中铁二局的企业文化,并烙印为中铁二局的那一颗至今未改的初心。

    1949年,二野大军进军西南时,邓小平、刘伯承乘坐在登陆艇上,就提出了“四川解放了,要先修成渝铁路。”以实现四川人民年的愿望,并带动和恢复四川的国民经济。

    1960年6月12日,西南铁路工程局应运而生,三天后,成渝铁路开工典礼在重庆隆重举行。这天,3万军工分赴各自指定的筑路工地。从此,二局人高举“开路先锋”旗帜,从胜利走向胜利。

    1950年11月初,各军工筑路总队离路归建后,同月25日西南军政委员会召开四川各地、专、县领导干部参加的民工筑路会议,决定动员10万民工继续修建成渝铁路。从军工到民工,十余万人奉献他们的青春、热血、力量,成就了一项当时新中国前所未有、声势浩大的铁路工程, 1951年2月20日工地民工人数达最高峰,107500共人。期间先后有2名专员、9名县长、5名县委书记参加民工筑路领导工作。

    1952年7月1日,成都、重庆两地隆重举行了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典礼,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同志纷纷题词祝贺。就像《四唱成渝路》中唱的那样:“火车头,冒着烟,带着幸福直向前,男女老少齐欢唱,永远跟着共产党,幸福万万年!”四川人民近半个世纪的愿望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四通八达铁路网由此开端。

    蜀道从此不再难

    “我们的工地,在云彩中间,我们的帐篷,就搭在云彩上面,当我们饿了的时候,砍下云上的松枝烧饭;当我们口渴的时候,就痛饮云上的清泉。”——写于1955年的诗歌《在云彩上面》是诗人雁翼最具代表性的一篇作品,诗中所描述的便是在云彩之上的宝成铁路。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提出:“国家百废待兴,但为了开发祖国内地资源,加强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打开通往西部的屏障成为当务之急。”成渝铁路通车之时,毛泽东主席为中铁二局亲笔题写了“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题词。号召二局职工挥师北上,建设天成路,“天成路”就是后来的宝成铁路。

    宝成铁路原名“天成路”,北起天水,南抵成都。1953年12月1日,(下转第二版)

  

铁血担当筑芳华

字数: 1207 2019年 9月 7日 要闻

    中铁二局承建的成昆铁路关村坝隧道及车站新貌。黄朝华  摄

    70年砥砺前行,70年谱写辉煌。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70周年,紧随新中国前进的步伐,中铁二局也走过了69年辉煌历程。回首69载,中铁二局发祥于共和国诞生之初,受命于百废待兴之时。在那个火红的纯真年代,开路先锋们翻山越岭、战天斗地,为祖国建设奉献了血染的风采与名传九州的壮志豪情。

    热血铺就第一路

    “三块那个石头,围成个小火塘,背口那个铁锅,煮起了红苕汤,一杆大旗,风里雨里飘一声号子,震天动地响,千里成渝线,摆开新战场,共和国第一代开路先锋,把人民的嘱托扛在了肩上……”这是中铁二局组歌之二《成渝颂歌》中的节选歌词。

    中铁二局69年来的南征北战,从成渝铁路动工开始。  1950年6月15日,贺龙元帅在成渝铁路开工典礼上亲手将“开路先锋”大旗授予刚成立3天的西南铁路工程局(中铁二局前身)。从此中铁二局人高举这面大旗踏上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建设征程,“开路先锋”也成为了中铁二局的企业文化,并烙印为中铁二局的那一颗至今未改的初心。

    1949年,二野大军进军西南时,邓小平、刘伯承乘坐在登陆艇上,就提出了“四川解放了,要先修成渝铁路。”以实现四川人民年的愿望,并带动和恢复四川的国民经济。

    1960年6月12日,西南铁路工程局应运而生,三天后,成渝铁路开工典礼在重庆隆重举行。这天,3万军工分赴各自指定的筑路工地。从此,二局人高举“开路先锋”旗帜,从胜利走向胜利。

    1950年11月初,各军工筑路总队离路

    归建后,同月25日西南军政委员会召开四川各地、专、县领导干部参加的民工筑路会议,决定动员10万民工继续修建成渝铁路。从军工到民工,十余万人奉献他们的青春、热血、力量,成就了一项当时新中国前所未有、声势浩大的铁路工程, 1951年2月20日工地民工人数达最高峰,107500共人。期间先后有2名专员、9名县长、5名县委书记参加民工筑路领导工作。

    1952年7月1日,成都、重庆两地隆重举行了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典礼,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同志纷纷题词祝贺。就像《四唱成渝路》中唱的那样:“火车头,冒着烟,带着幸福直向前,男女老少齐欢唱,永远跟着共产党,幸福万万年!”四川人民近半个世纪的愿望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四通八达铁路网由此开端。

    蜀道从此不再难

    “我们的工地,在云彩中间,我们的帐篷,就搭在云彩上面,当我们饿了的时候,砍下云上的松枝烧饭;当我们口渴的时候,就痛饮云上的清泉。”——写于1955年的诗歌《在云彩上面》是诗人雁翼最具代表性的一篇作品,诗中所描述的便是在云彩之上的宝成铁路。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提出:“国家百废待兴,但为了开发祖国内地资源,加强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打开通往西部的屏障成为当务之急。”成渝铁路通车之时,毛泽东主席为中铁二局亲笔题写了“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题词。号召二局职工挥师北上,建设天成路,“天成路”就是后来的宝成铁路。

    宝成铁路原名“天成路”,北起天水,南抵成都。1953年12月1日,(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