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西南交大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李学友便一直在中铁二局四公司工作。从项目部的见习生逐渐成长为总工程师,再到如今公司科技部的部长,12年来,他一直专注于技术、科技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刻苦钻研,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可谓十年磨一剑,终得梅花香。
2007年7月,李学友被分到胶济客专项目部见习,一年后他被评为优秀见习生。2009年初,由于项目逐渐进入收尾,大部分同事都调走了,项目部安排李学友独立负责殷大路跨既有铁路四线顶进框架桥工程及潍坊火车站天桥扩建工程的技术工作。这两项工程都是路局重点工程,安全技术压力巨大。
由于工期只有4个月,他们就在工地边上用琉璃瓦搭了简易的工棚。“在工棚里,最东边房间的人能听到最西边房间的人的呼噜声,下雨的时候,房间的拖鞋都是浮在积水上面的,中午热的时候我们就提个凉席,跑到既有线下面的涵洞里午休。”李学友说。尽管条件艰苦,尽管工作没日没夜,他始终坚持刻苦钻研,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成功化解了安全风险,未发生一起险情,圆满完成了任务,得到建设指挥部领导和监理单位的好评。
在担任青岛北客站项目部的工程部部长、副总工程师期间,李学友为了克服海滩垃圾填埋场地基处理难题,驻现场带领同事连续试桩5个月,找出可行的施工方案,增加I类变更近2亿元,为公司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效益。他主编的科研成果《海滩大型垃圾填埋场修筑站场路基技术研究》荣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
技术奖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获中国中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发明专利1项。
2014年1月,李学友调到唐山中低速磁浮试验线、北京市S1线工程05标项目部任总工程师,主持技术工作。北京市S1线是国内第一条规划实施的中低速磁浮线路,也是国内工程新兴领域。他带领技术团队踏实工作,不断创新总结,开展科技攻关,研究出了一整套中低速磁浮路基、桥梁、轨道基础施工技术,拿了6个国家级的QC成果奖、5项专利,4个主要单体工程先后获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奖,北京市重大办五小成果进步奖4项、鼓励奖1项,最后业主还请他去给全线做QC活动培训。他还代表中铁二局参与了《中低速磁浮交通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行业标准的编制,成为国内首批中低速磁悬浮标准主要制定者。
李学友认为,工作需要一个聪明人,更需要一个踏实的人,而踏实,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和先天条件没有太大关系。2016年夏天,恰逢雨季大雨连连,项目一个公路边坡存在裂缝,他每天早上都去实地查看边坡情况。一天清晨,质检站一位主任在开车回项目部的路上碰到了李学友,问他那么早在干什么,李学友如实回答了。主任说:“我好不容易突击检查一次,其他标段的领导都还在睡觉,你却把工地都看完了。今天你们的工地我也不去看了,对你们中铁二局我是放心了。”
经过时间的沉淀,李学友在技术、科技管理方面术业专攻、成绩显著,于2016年底被任命为四公司科技部部长。他始终虚心请教,深入调研,稳步开展科技管理工作。通过修订科研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公司B类课题立项,每季度组织召开科研项目管理专题会,强化科研过程管控,有效促进公司科技研发水平。主管公司方案管理工作,通过强化公司评审、定期通报等措施,方案编制质量、方案迟报、退回修改等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组织评选公司优秀技术方案,并参加集团公司召开的2016-2017年度优秀技术方案评选会,公司3个施工技术方案全部获得一等奖。创建了公司技术交流微信公众号,积极共享公司技术资源,实时交流公司优秀技术成果,推动成果转化和应用;开展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举办“科技活动周”、片区技术交流、外部单位观摩学习等活动,基层创新氛围空前浓厚,仅在2017年和2018年便涌现基层创新成果百余项。在中铁二局2017年和2018年基层创新成果评比中,公司参评创新成果均获得一等奖。主管公司BIM技术应用工作,通过组织集中培训、定期考核、技术比武等措施,公司BIM技术应用成效显著,目前BIM技术应用已覆盖50%以上项目,累计取得BIM技能等级证书二级7人、一级36人,公司BIM技术应用成果在集团公司、中国中铁“卓越杯”BIM大赛、“龙图杯”“优路杯”、四川省建筑企业BIM应用大赛等赛事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组织并顺利通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是中铁二局内继二、五公司之后第三个顺利通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子公司;积极帮助公司于2018年顺利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他本人也于2019年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
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李学友在他职业生涯的每一步成长都诠释了他对技术、科技管理工作的热爱和执着,也留下了刻苦钻研的汗水和果实。回顾过去,十年一剑;面对未来,锲而不舍。
(四公司工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