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成昆路 勇当新时代开路先锋

——聚焦成昆铁路建设者

来源:铁道建设报     2019年 5月 25日         版次:04     作者: 黄朝华 彭建辉

    1958年,18万筑路大军毅然开赴成昆铁路建设工地展开艰苦卓绝的奋战。

    铁二局当时担负成昆铁路地势最险、地质条件最差、环境最艰苦的北段施工任务。

    成昆铁路被称为“世界地质博物馆”,铁二局在成昆线修建了最具有代表性重点工程“成昆铁路石拱桥——一线天大桥”、“沙木拉达隧道”等。

    最美剪影。

    曹宁/摄

    专注

    彭建辉/摄

    与蓝天共舞。马燕/摄

    新成昆新工地。邓显杰/摄

    成昆复线谱新篇。王渝明/摄

    绿龙开到关村坝。廖金文/摄

    新一代成昆铁路建设者。巫少文/摄

    新老成昆线。丁宇/摄

    喝口家乡水美滋滋的。伍庆华/摄

    4月15日至17日,中铁二局党委宣传部组织中铁二局摄影协会、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摄影协会骨干30多人深入中铁二局新运公司在建的成昆铁路复线建设工地进行摄影采风。黄朝华/摄

    成昆铁路——“三线建设”的重要工程,是西南地区乃至我国重要的铁路干线,北起四川省成都市,南至云南省昆明市,线路全长1096公里。于1958年7月开工建设,1964年复工建设,1970年7月1日竣工通车,是国家I级单线电气化铁路。

    1958年,18万筑路大军毅然奔赴成昆铁路施工现场,历经艰苦卓绝的奋战,于1970年修建完成了举世瞩目的成昆铁路,并将“不怕艰险、敢于挑战”的精神代代相传。今天,中铁二局人重返成昆线,修筑新成昆铁路,扛起了续写成昆业绩的大旗。

    新成昆铁路是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也是党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工程,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思想的具体落实。这一重要出川通道建成后,将有力改善沿线居民的交通出行条件,加快攀西地区优势资源开发,从而带动攀西地区经济发展。

    当年修建成昆铁路时,铁二局担负着地势最险、地质条件最差、环境最艰苦的北段施工任务,这段铁路南有寸步难行的“一步苦”,北有“一线天”,深山峡谷随处可见,故有“世界地质博物馆”之称。然而就是在如此艰苦而恶劣的环境下,铁二局人开天劈地,铸造了载入史册的“成昆精神”,建成了具有“世界地质博物馆”之称的成昆铁路,并与美国阿波罗带回的月球岩石、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被联合国并称为“象征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

    21世纪,中铁二局继往开来,肩扛“开路先锋”大旗,以“永葆先锋”的新成昆精神,沿着前辈先烈的足迹,重走成昆路,再次挺进大凉山。2016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的中铁二局成昆铁路峨眉至米易EMZQ-13标,中标合同价为20.29亿元。如今,中铁二局新运公司成昆项目部已成功兑现2018年6月27日T梁首制、黄水安宁河双线特大桥跨安宁河水中墩全部施工完成、黄水塘南站公路立交桥桩基全部施工完成等主要节点工期,目前正全力以赴地组织线下路基及附属、墩台和连续梁施工,为本年度7月份的全面铺架工作创造条件,西昌制梁场也正按照工作进度有序组织T梁预制。

    两年多来,新运公司项目部荣获业主2016年下半年和2017年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前三名;2016年被评为中铁二局优秀项目经理部;2017年度荣获成都铁路局“成铁建设杯”建功立业劳动竞赛“建设模范集体”。

    4月中旬,为回顾、传承一代代筑路人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发扬老一辈铁路工人的卓越品质,展现铁路建设伟大实践,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展示新时代开路先锋昂扬风貌,中铁二局党委宣传部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铁二局杯·全国铁路摄影大赛”为主题,组织中铁二局集团公司摄影协会、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摄影协会骨干30余人,深入中铁二局新运公司成昆铁路新线西昌制梁场建设工地进行采风创作,拍摄了宏大的标准化制梁场工地施工场面,用镜头展现建设者们的风采。在为期3天的时间里,摄影团队一行还重走了铁二局当年参建的成昆铁路,拍摄了铁二局60年代承建的关村坝站、一线天桥等沿线重点工程,以及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成昆线上繁忙有序的运营场景。

    在新、老成昆线的各个站点,西昌制梁场内水泥搅拌机在高速运转,远处一台台塔吊伸出长长的巨臂直指蓝天,工人师傅在钢筋密布的安宁河中紧张地忙碌着,关村坝站内清早出班的工务人员扛起机械器具整装待发……这一张张铁路建设者的工作身影相继被摄影家们久久定格。

重走成昆路 勇当新时代开路先锋

——聚焦成昆铁路建设者

字数: 1336 2019年 5月 25日 专题

    1958年,18万筑路大军毅然开赴成昆铁路建设工地展开艰苦卓绝的奋战。

    铁二局当时担负成昆铁路地势最险、地质条件最差、环境最艰苦的北段施工任务。

    成昆铁路被称为“世界地质博物馆”,铁二局在成昆线修建了最具有代表性重点工程“成昆铁路石拱桥——一线天大桥”、“沙木拉达隧道”等。

    最美剪影。

    曹宁/摄

    专注

    彭建辉/摄

    与蓝天共舞。马燕/摄

    新成昆新工地。邓显杰/摄

    成昆复线谱新篇。王渝明/摄

    绿龙开到关村坝。廖金文/摄

    新一代成昆铁路建设者。巫少文/摄

    新老成昆线。丁宇/摄

    喝口家乡水美滋滋的。伍庆华/摄

    4月15日至17日,中铁二局党委宣传部组织中铁二局摄影协会、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摄影协会骨干30多人深入中铁二局新运公司在建的成昆铁路复线建设工地进行摄影采风。黄朝华/摄

    成昆铁路——“三线建设”的重要工程,是西南地区乃至我国重要的铁路干线,北起四川省成都市,南至云南省昆明市,线路全长1096公里。于1958年7月开工建设,1964年复工建设,1970年7月1日竣工通车,是国家I级单线电气化铁路。

    1958年,18万筑路大军毅然奔赴成昆铁路施工现场,历经艰苦卓绝的奋战,于1970年修建完成了举世瞩目的成昆铁路,并将“不怕艰险、敢于挑战”的精神代代相传。今天,中铁二局人重返成昆线,修筑新成昆铁路,扛起了续写成昆业绩的大旗。

    新成昆铁路是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也是党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工程,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思想的具体落实。这一重要出川通道建成后,将有力改善沿线居民的交通出行条件,加快攀西地区优势资源开发,从而带动攀西地区经济发展。

    当年修建成昆铁路时,铁二局担负着地势最险、地质条件最差、环境最艰苦的北段施工任务,这段铁路南有寸步难行的“一步苦”,北有“一线天”,深山峡谷随处可见,故有“世界地质博物馆”之称。然而就是在如此艰苦而恶劣的环境下,铁二局人开天劈地,铸造了载入史册的“成昆精神”,建成了具有“世界地质博物馆”之称的成昆铁路,并与美国阿波罗带回的月球岩石、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被联合国并称为“象征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

    21世纪,中铁二局继往开来,肩扛“开路先锋”大旗,以“永葆先锋”的新成昆精神,沿着前辈先烈的足迹,重走成昆路,再次挺进大凉山。2016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的中铁二局成昆铁路峨眉至米易EMZQ-13标,中标合同价为20.29亿元。如今,中铁二局新运公司成昆项目部已成功兑现2018年6月27日T梁首制、黄水安宁河双线特大桥跨安宁河水中墩全部施工完成、黄水塘南站公路立交桥桩基全部施工完成等主要节点工期,目前正全力以赴地组织线下路基及附属、墩台和连续梁施工,为本年度7月份的全面铺架工作创造条件,西昌制梁场也正按照工作进度有序组织T梁预制。

    两年多来,新运公司项目部荣获业主2016年下半年和2017年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前三名;2016年被评为中铁二局优秀项目经理部;2017年度荣获成都铁路局“成铁建设杯”建功立业劳动竞赛“建设模范集体”。

    4月中旬,为回顾、传承一代代筑路人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发扬老一辈铁路工人的卓越品质,展现铁路建设伟大实践,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展示新时代开路先锋昂扬风貌,中铁二局党委宣传部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铁二局杯·全国铁路摄影大赛”为主题,组织中铁二局集团公司摄影协会、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摄影协会骨干30余人,深入中铁二局新运公司成昆铁路新线西昌制梁场建设工地进行采风创作,拍摄了宏大的标准化制梁场工地施工场面,用镜头展现建设者们的风采。在为期3天的时间里,摄影团队一行还重走了铁二局当年参建的成昆铁路,拍摄了铁二局60年代承建的关村坝站、一线天桥等沿线重点工程,以及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成昆线上繁忙有序的运营场景。

    在新、老成昆线的各个站点,西昌制梁场内水泥搅拌机在高速运转,远处一台台塔吊伸出长长的巨臂直指蓝天,工人师傅在钢筋密布的安宁河中紧张地忙碌着,关村坝站内清早出班的工务人员扛起机械器具整装待发……这一张张铁路建设者的工作身影相继被摄影家们久久定格。